從廣義上說,包括周易八卦、太乙、六壬、奇門遁甲、禽星、叢辰、建除、堪輿、風角、占星、孤虛等在內(nèi)的所有數(shù)術,都可統(tǒng)稱為擇吉術,它們都是通過一定的方法給人們提供關于吉兇的信息的。
狹義上的擇吉,是指以干支歷法為基礎,根據(jù)年、月、日、時所值吉兇神煞進行計算,綜合參考,選擇吉日吉時,確定趨避的一種方法。簡單地說,所謂擇吉,就是根據(jù)一定的方法選擇吉利的日子,所以民間直接稱之為“擇日”、“看日子”、“撿日子”。古代又稱為“涓吉”、“諏吉”。
人類最大的特點是具有思維能力,憑借這一優(yōu)勢,人類才得以降伏群兇,成為萬物之主,創(chuàng)造了姹紫嫣紅的大千世界。但這思維能力,也給人類造成了一個致命的弱點:它使人懂得了恐怖與絕望,并且永遠無法擺脫它的糾纏。于是,與其他動物相比,人類健康的標準要復雜三倍:既要身體健康,又得心理健康,此外,還要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。只要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原因,就可能破壞脆弱的三角平衡。于是,人類更渴望順遂、吉祥、成功,更害怕舛逆、兇禍和失敗。
當人類的生產(chǎn)能力和認識水平都還比較低下,不能保證食物的來源,不能把握事物的進程和結(jié)果,不能有效地避免冷、熱、毒氣、各種災害和疾病的侵害的時候,人類就求助于神靈。于是,產(chǎn)生了巫術,形成了宗教,出現(xiàn)了祭祀與占卜。擇吉就是占卜的一種。它們都曾對人類的生存與發(fā)展起過積極的作用。
但后來生產(chǎn)與科學的進步,并沒有縮小占卜的范圍,沒有減少人們對神靈的期待。因為較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了,更高一層次的需要接著又提上了日程。人類永遠不知滿足的本能,使人類永不停止追求。
中國的占卜術的形成可追溯到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當時王室衰微,諸侯崛起,大夫?qū),列強林立。強凌弱,眾暴寡,弱肉強食,兵革紛起。昔日天之嬌子,無人朝貢,凄凄慘慘戚戚。不少諸侯,因內(nèi)部紛爭,爭權奪利而被趕、被殺、惶惶如喪家之犬。很多奴隸主,原來財大氣粗,不可一時,至其時,奴去田荒,破落困窘。戰(zhàn)爭連綿,饑疫不斷,廣大百姓災難深重。甚至出現(xiàn)了“易子而食,析骨而昇”的慘況。整個社會,到處都潛藏著讓人失敗破落的陷井,同時到處又都存在著讓人飛黃騰達、平步青云的機會和金臺階。如何發(fā)現(xiàn)陷井,捕捉機會,避免失敗,求取成功的心理,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更為迫切。
我國的擇吉術離不開天文歷法,是立足于天文歷法之上的。我國歷法用干支紀年,統(tǒng)稱為干支紀法。干支是周期的循環(huán),同時又用來作代號。
我國用干支紀年、紀月、紀日、紀時的起始年代各不相同。紀月、紀日最早,始于夏商。以干支紀年始于東漢建武三十年(公元54年)。紀時最晚,直到唐代,算命先生才以十干配合十二支紀時。這與黃歷形成的時間正好吻合。
擇吉術是一個融匯了多家學說的復合系統(tǒng),因而它的理論體系極其龐雜。就目前所知,它至少包含這樣一些內(nèi)容:
1.干支系統(tǒng);
2.陰陽五行學說:其中包括陰陽學說、陰陽與五行的配合、干支與五行的配合、五行和四時五方、五行的旺相休囚和寄生十二宮、正五行、中針雙山五行、縫針三合五行、洪范五行等等。
3.八卦學說:其中包括河圖、洛書、先天八卦、后天八卦、十二月辟卦、八卦納甲三合、小游年變卦,大游年變卦等。
4.納音納甲;
5.十二直,即建、除、滿、平、定、執(zhí)、破、危、成、收、開、閉十二客
6.二十八宿;
7.九星術,又稱九宮算;
8.六曜,又稱孔明六曜星;
9.黃道黑道;
10,風水堪輿學說;
11.八字算命術。
由此可知,要了解并且掌握擇吉術,絕非一件容易的事。
擇吉術的神秘難解,在于神煞。擇吉術的恐怖嚇人,也在于神煞。擇吉術的甜美迷人,還在于神煞。擇吉術是一個由神煞組成,由神煞主宰的世界。那么,這些數(shù)量眾多的神煞究竟是什么?是否真有叫做某某的神煞?所謂神煞,只是天地自然日月五星運行的規(guī)律以及它們相互間的關系,神煞就是這些規(guī)律或關系的代名詞,并不是真的有叫做某某的神或煞存在。 |